EN

您的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人才培养领域  >  新材料

一、项目背景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把建筑材料的“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列为国家重大需求,是保障“双碳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内容。随着我国“数字中国”、“新型制造强国”等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绿色建材行业也被赋予了产业流程再造、技术转型升级、数字化转变与智能化发展的历史使命,但建材领域能源消耗比重大、碳排放量高及产业流程落后的问题成为约束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制约国家战略转型及重大战略实现的瓶颈。

绿色建材将从资源消耗型向绿色创新型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数智制造型转变、从低值普通产品向高值性能产品转变。与此同时,建筑业生产方式仍然比较粗放,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转变,需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新兴技术,引领高碳工业流程的零碳和低碳再造和数字化转型。

二、项目特点

本项目围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低碳建筑材料设计与应用各环节中的应用,形成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效益和品质,有效拉动内需,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以实现到2035年,我国建筑行业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整体优势明显增强,“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

绿色低碳新材料与数字智造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通过材料科学、力学、机械科学等多学科交叉培养,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成长为可把握未来领域机遇与挑战的高层次人才。因此,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立跨学科的绿色低碳新材料与数字智造项目制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专业知识复合型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新方法与新模式。

三、项目培养特色

1.学科交叉:立足工程类专业学位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以材料学科为主、联合力学工程和机械工程等学科的交叉培养模式。

2.课程模块:专业学位课程体现材料科学(尤其建筑材料)、工程力学、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互联网+等内容,邀请校内与校外跨专业类别团队讲座授课前沿课程,紧密结合低碳建筑材料与绿色低碳新材料与数字智造典型成果案例,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对产业技术前沿进行战略观察和思考;既体现关键技术的前沿性,也体现前沿技术的专业性。

3.实践模式:实践类教学环节包括认知实践、科研项目实践和企业实习三大类。(1)认知实践通过设置模块课程与系统课程,加强工程专业学位学生对工程领域基础性知识技能和创新性综合系统的全面认知。(2)科研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之中,并以科研报告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3)企业实习可由导师指派到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实习成效以专题报告和现场答辩方式进行考核。

4.国际交流:邀请绿色低碳新材料与数字智造领域国际顶尖学者与产业科学家开展学术讲座,组织学生参加暑期境外交流,引导学生的行业兴趣,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

、项目合作企业简介

构建起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的联合培养机制,以材料学院为主,联合航力、机械等学院,通过与企业共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研发实验室、共建实训基地、共建专业课程、共建师资队伍,共同推进技术创新等方式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培养体制。

拟参与本项目制建设的合作企业包括: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等。

同济大学与上述企业具有深厚的合作基础,如同济大学与中国建材集团自国家九五计划起不间断开展系列项目申报与研究工作,并输送了大批量高层次人才,正在筹备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联合共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与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于21年签署了新一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学校学科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济大学与中国商飞集团成立了大飞机知识产权联合研究中心和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三全育人’实践基地,双方精准、高效地做好人才联合培养,为祖国的大飞机事业培养专业人才。

五、项目研究方向及导师团队简介

研究方向一:绿色低碳建筑材料

研究方向二:数字智造

研究方向三:先进功能材料

研究方向四:先进复合材料

导师团队:同济大学材料学院、机械学院、航力学院导师和产业界高级专家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