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一、领域基本信息

领域名称

深部科学与地下空间

牵头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合作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

覆盖工程专业类别

资源与环境 土木水利 机械 能源动力

¨材料与化工 电子信息 ¨生物与医药 ¨交通运输

¨建筑 ¨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 ¨工业工程与管理

关联ZZB急需领域

¨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设备 ¨半导体 ¨关键软件

¨网络安全 人工智能 智慧能源 新材料

先进试验测试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 ¨船舶与海洋工程


二、研究方向及合作单位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能源地下工程

研究方向一:数字地下空间

研究方向一:深地处置与封存

研究方向一:“三深”工程与灾变防控


合作政府部门

或合作企业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同岩科技有限公司

中铁二院昆明分公司

上海城建设计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上海市地矿工程勘察(集团)有限公司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产教融合基地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院士工作站


三、领域培养特色

1. 领域建设背景


以“三深”探测、深部能源开发与地下空间利用为代表的深部战略科技问题,已成为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在国家“三深”战略引领下,亟需突破地下工程、数字空间、地质处置与封存、地质灾变防控及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等关键技术,以支撑国家自主创新和地质工程高质量发展。本项目聚焦“三深”、智慧城市、“双碳”目标与能源转型等国家战略,围绕“深部科学”与“空间安全”两大主线,探索跨学科融合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新路径。依托国家重大需求和同济大学平台,联合行业企业构建产教融合的战略合作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推动实验平台、课程体系、科研实践与师资队伍共建,形成“共育人才、共管过程、共享成果、共担责任”的新型培养机制。

本项目旨在培养具备深厚地质工程基础、系统掌握深部科学与空间安全核心理论,具备跨学科创新能力与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强化学生在深地探测、地下空间利用、深部资源开发与地质灾害防控等领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其跨学科融合思维、工程实践能力、科技创新素养和全球视野。


2.培养特色


1.课程体系:多学科交叉融合,产教协同共建

依托深地工程地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土木工程等核心学科,融合力学、材料、环境、测绘、智能技术等相关领域,构建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坚持“产教融合、学研并重”原则,每门课程均邀请至少一位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与课程共建。课程内容强调研究方法创新与工程实际应用,聚焦深地工程典型成果与经典案例,融合校内外不同学科背景教师资源,推动学生从宏观系统到微观机制,全面理解深部科学前沿问题,提升综合研判与战略思维能力。

2、实践模式:双导师制引导,全过程贯通实践

专业实践采用“集中实践+分段实践”相结合模式,实践训练覆盖入学初期至第2学年结束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需围绕深部工程地质与空间安全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参与行业实际项目或联合攻关任务。在“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双导师指导下完成全过程实践训练,并通过企业评估验收。实践周期原则上不少于1年,确保学生具备工程实操经验,满足工程师职称申请的基本要求,真正实现从“学术理解”到“工程胜任”的能力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