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您的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人才培养领域  >  防灾韧性城市

一、领域基本信息

领域名称

防灾韧性城市

牵头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合作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交通学院

覆盖工程专业类别

资源与环境 土木水利 ¨机械 ¨能源动力

材料与化工 电子信息 ¨生物与医药 交通运输

¨建筑 ¨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 ¨工业工程与管理

关联ZZB急需领域

¨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设备 ¨半导体 关键软件

¨网络安全 ■人工智能 ¨智慧能源 ■新材料

先进试验测试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 ¨船舶与海洋工程


二、研究方向及合作单位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城市状态智能感知和数物共融

研究方向二:城市重大工程全寿命韧性提升

研究方向三:城市建筑群灾变模拟和韧性提升

研究方向四:城市基础设施灾变模拟和韧性提升

研究方向五:城市桥梁群灾变模拟和韧性提升


合作政府部门

或合作企业

中国地震局、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雄安集团、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产教融合基地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领域培养特色

1. 领域建设背景


我国目前已形成以中心城市、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主体的城镇发展格局,人口、产业和基础设施高度集聚加剧了城镇各类灾害的风险,城市安全严重威胁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未来城市的发展生态和安全将会更加重要,增强城市灾害风险防控、建设韧性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新趋势和需求。

防灾韧性城市是防灾减灾与韧性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通过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等多学科交叉培养,将有助于学生更好成长为可迎接未来领域挑战的卓越工程人才。因此,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设立跨学科的防灾韧性城市工程项目制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专业知识复合型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新模式,并付诸实践检验,培养防灾韧性城市工程领域卓越工程人才。


2.培养特色


课程培养:专业课程体现传统的土木工程理论和交通运输工程等理论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交叉融合,每门专业课程邀请至少一位行(企)业专家参与共建。

项目实践:课程学习完成后,每位研究生将进入合作企业进行为期六个月以上的专业实践训练,开展高水平的智能防灾减灾、韧性提升新技术研究,联合攻关重大、重点防灾韧性城市相关项目。由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完成专业实践训练,并得到企业认可,方可完成专业实践训练环节。

企业实习:一般由导师指派到合作企业,也可由学生自主落实实习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