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一、领域基本信息
领域名称 |
关键软件 |
牵头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合作学院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覆盖工程专业类别 |
¨资源与环境 ¨土木水利 ¨机械 ¨能源动力 ¨材料与化工 ■电子信息 ¨生物与医药 ■交通运输 ¨建筑 ■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 ■工业工程与管理 |
关联ZZB急需领域 |
¨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设备 ¨半导体 ■关键软件 ■网络安全 ■人工智能 ¨智慧能源 ¨新材料 ¨先进试验测试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 ¨船舶与海洋工程 |
二、研究方向及合作单位
研究方向 |
研究方向一:智慧城市领域的复杂软件系统智能架构 研究方向二:城市事件的在线跨尺度模拟预测及推演 研究方向三:多系统要素协同的城市自适应规划决策 |
合作政府部门 或合作企业 |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中电太极(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理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 北京首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 紫光云技术有限公司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 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外建设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
产教融合基地 |
智慧城市感知与规划重大工程软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三、领域培养特色
1. 领域建设背景 |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带来了对软件人才的旺盛需求。然而,目前我国软件人才整体供不应求,特别是对专业化、高端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软件人才是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软件产业的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加强特色化、高质量软件人才自主培养,是我国贯彻实施国家软件发展战略的有力举措。 为此,本项目围绕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瞄准关键软件领域,尤其是行业应用软件领域,通过创新培养机制、强化实践教学,实现本研贯通、产业教学融合、科研教学融合。本项目将在发展“城市感知与规划技术”与“复杂工程软件技术”的同时,建设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与智能运维、社区典型场景智慧服务一体化、多模态大模型关键技术、机器自主感知、多智能体与具身智能、智能驾驶与嵌入式软件等7个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平台,发挥软件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
2.培养特色 |
1. “软件+”学科交叉人才培养体系 依托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平台,创新性地构建了以“软件+”为引领的学科交叉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旨在通过软件工程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既具备扎实软件工程专业基础,又能与其他领域创新结合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通过这一体系的构建,团队成功地将软件工程研究生人才培养拓展至城市规划、大气海洋、交通、汽车、测绘、医疗等多个领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跨学科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2. 课程体系优化,强化交叉领域教学 为了支撑“软件+”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团队对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一方面,增设了学科交叉领域的特色课程,如《城市数据智能》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跨学科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在已有课程中融入交叉领域的教学模块和案例,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探索学科交叉的无限可能。此外,团队还从相关企业引进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研究生培养实践,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多学科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解决综合性工程技术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