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您的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人才培养领域  >  城市更新

一、项目背景

本项目面对国家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转型的广泛需求,综合同济大学在建筑、规划、景观、土木、环境、交通、管理等领域多专业的学术优势,积极提供理论与方法技术上的全面支撑,引领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超大城市发展模式创新与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围绕上海城市转型的实际需求,发挥应用性研究特点,通过完成上海市及各区的城市管理精细化“十四五”规划,牵头完成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近零碳专项规划、杨浦滨江生活秀带规划设计,参与完成上海“2035规划”,支持包括北京副中心、雄安新区等在内的一大批国内重大项目,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研究队伍;在评估期内获得多个上海市级奖项。习总书记正是在视察杨浦滨江的更新改造成果时,提出“人民城市”理念,将同济参与的城市有机更新成果带给世界。

二、项目特点

本项目围绕“强约束下城市品质提升”这一关键科学问题,聚焦超大城市可持续更新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超大城市布局结构效能优化、高密度城市空间建成环境质量提升以及既有建筑更新和建成遗产保护等四大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依托多个一流学科和高峰学科,成功创建国内唯一聚焦城市更新领域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持续攻坚超大城市可持续更新理论与关键技术方法,研发了全覆盖全要素多主体协同耦合规划体系、数字城区全息获取与决策支撑技术体系和多维强约束条件下精细化更新改造技术体系等从规划设计、信息支撑到工程实施全链条覆盖的三大技术体系,全面回应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重大战略导向。2017-2023年间,共取得国家级课题33项、省部级课题10项,各类科研合同总经费1.4亿元,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各类协会学会奖49项。

三、项目培养特色

培养方向:本项目面对国家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转型的广泛需求,综合自身多专业的学术优势,积极提供理论与方法技术上的全面支撑,面向城市更新政策研究与治理需求,培养兼具规划设计专业能力和协调统筹能力的城市更新管理人才。从而引领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城市更新发展模式创新与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

学科交叉:本项目依托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并积极联合同济建筑设计集团、同济规划院等企业,联合土木学院、环境学院、经管学院、人文学院、测绘学院、海洋学院、电信学院、设创学院等兄弟学院。结合土木工程、智能建造、暖通工程、环境工程、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测绘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设计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围绕城市更新中的经济社会问题、决策支持问题、智能规划设计方法与技术问题、既有建筑更新改造技术问题、城市基础设施更新与运维核心关键技术问题、城市更新实时智能监控信息平台核心技术问题、城市更新中新型建筑材料与施工工法的技术问题等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产教融合式培养。

联合培养机制:本项目积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通过建设联合培养基地,实现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选题、共享成果,在平台建设、技术培训、合作研究、实习实践、校企双导师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通过制定联合培养内容,学院邀请参与联合培养的企业导师与行业专家共同商议研究生培养方案,了解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用人单位满意的人才;通过促进校企师资双向流动,聘请企业专家来校开设短期课程和讲座,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导师,合作指导研究生,并鼓励教师赴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建立长期联系与合作,为合作开展研究生培养奠定基础。

本项目依托多个省部级平台雄厚的科研实力,实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建立城市更新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特区,根据培养目标,采用科研实践和工程实践相结合方式,灵活设置培养方式,利用国际资源和企业资源,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项目合作企业简介

通过加强有关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的紧密协同,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等加大投入,促进城市更新创新链、产业链上多主体、多要素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形成系统化城市更新产学研全链条平台。

目前围绕和利用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机遇,汇聚和联合10余家在城市更新领域全国科研优势突出的科研院所和头部企业,形成分工明确,捆绑紧密的技术研发共同体,共同开展协同攻关与成果转化:在基础理论研究环节,有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同济大学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研究院等;在规划设计技术环节,有上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等;在数字化支撑技术环节,有上海市测绘院、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脉策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工程实施技术环节,有中建八局、上海建工二建集团、上海市地矿工程勘察院等。

五、项目研究方向及导师团队简介

研究方向一:城市文化传播

研究方向二:城市精细化治理

研究方向三:城市遗产保护再生

研究方向四: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

研究方向五:既有建筑绿色性能提升

研究方向六:城市更新与治理

研究方向七:城市公共空间更新与景观治理

导师团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李翔宁、伍江、常青、庄宇、石邢、卓健、章明等高级专家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