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您的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人才培养领域  >  城市更新

一、领域基本信息

领域名称

城市更

牵头学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合作学院

设计与创意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覆盖工程专业类别

资源与环境 ¨土木水利 ¨机械¨能源动力

¨材料与化工 电子信息 ¨生物与医药 ¨交通运输

建筑 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 ¨工业工程与管理

关联ZZB急需领域

¨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设备 ¨半导体 ¨关键软件

¨网络安全 人工智能 智慧能源 新材料

¨先进试验测试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 ¨船舶与海洋工程


二、研究方向及合作单位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城市文化传播

研究方向二:城市精细化治理

研究方向三:城市遗产保护再生

研究方向四: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

研究方向五:既有建筑绿色性能提升

研究方向六:城市更新与治理

研究方向七:城市公共空间更新与景观治理

研究方向八:城市智能更新设计


合作政府部门

或合作企业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测绘院

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

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脉策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省大数据集团

福州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建八局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

上海市地矿工程勘察院


产教融合基地

创新引领型产教融合基地:

1、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3、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4、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三、领域培养特色

1. 领域建设背景


本项目面对国家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转型的广泛需求,综合同济大学在建筑规划景观土木环境交通管理等领域多专业的学术优势,积极提供理论与方法技术上的全面支撑,引领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超大城市发展模式创新与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围绕上海城市转型的实际需求,发挥应用性研究特点,通过完成上海市及各区的城市管理精细化“十四五”规划,牵头完成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近零碳专项规划、杨浦滨江生活秀带规划设计,参与完成上海“2035规划”,支持包括北京副中心、雄安新区等在内的一大批国内重大项目,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研究队伍;获得多个上海市级奖项。习总书记正是在视察杨浦滨江的更新改造成果时,提出“人民城市”理念,将同济参与的城市有机更新成果带给世界。

2.培养特色


本项目面向我国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的重大转型需求,依托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优势学科,融合设计与创意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等多学科资源,构建“多专业协同、产教融合、科教一体”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1、产教协同育人扩展到新兴数智场景

通过与同济建筑设计集团、同济规划院等行业龙头企业,以及米哈游、广联达等新兴数智应用场景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双导师制、新兴场景能力模块认证等举措,形成紧密联动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打造城市更新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特区。

2、融入人工智能的特色课程体系

以“更新理论+智能设计+工程应用”为主线的复合课程体系,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BIM/GIS建模、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系统培养学生在空间规划、建筑更新、设施改造等方面的系统思维与实践能力。课程涵盖智能建造技术、城市大数据分析、智能更新设计方法等模块,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特色。

3、与实践项目紧密衔接的创新培养模式

依托省部级科研平台和校企联合基地,构建“教学-科研-工程”融合实践路径。通过校企共同招生、联合选题、双导师指导、驻企实训等方式,实现全过程、多场景、跨学科的综合训练。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城市更新领域真实项目,运用AI辅助设计、大模型驱动的规划生成工具等新技术,解决城市更新中的复杂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