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国际工程师学院)
卓越工程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七类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之一。卓越工程师是具有科学素养的工程人才,既具有工程实践的胜任能力,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既能认识世界、解释世界,也能改造世界、创造发明。培养和造就一支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队伍,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同济大学作为一所工科优势和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校,一方面高度重视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另一方面着力造就应用学科卓越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胜任力的卓越工程人才一直是同济大学人才培养的内在基因。同济大学长期致力于工程教育创新,探索形成了包括创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城校共生”、与头部企业合作重大工程引领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文交流”三位一体的国际联培等育人特色。目前同济大学已授予博士学位突破1.4万人,硕士学位10万多人,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面临支撑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突破的国家需求、多学科、多领域融合加速演进的产业需求、知识传播社会化与智能赋能的培养需求等重大转变,传统基于学科的育人模式、依托院系的管理机制和同质学术的培养标准已面临挑战。为此,同济大学积极探索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范式改革,创立卓越工程师学院(国际工程师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特区,搭建领域驱动学科交叉平台、产教融合资源协同平台和三位一体国际融通平台。
同济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以实体化运行的校级直属机构进行日常管理。学院依托同济优势学科、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国家和产业急需的重点领域,以人民城市、先进制造、三深拓展、生命健康等为重点,突出智慧赋能和可持续发展,与企业构建“四共”、“四通”机制(即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选题、共享成果,校企师资互通、课程打通、平台融通、政策畅通),通过全链条设计、全要素配置、全过程培养,扎实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校地融合和国际融通,致力打造“校-产-城”协同共生的新生态。
同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实行理事会指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该理事会由同济大学发起,邀请重点企业、政府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等共同组成,首届理事会设理事长单位(同济大学)和若干理事单位。依据理事会章程,理事单位有推荐优秀在职员工攻读同济大学硕博士、定制本单位学历教育培养方案、优先享有继续教育高端培训、成果获得优先转化以及优秀人才优先招聘等权利。理事会成员单位将共同努力,聚焦行业领域前沿科技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需求,依托卓越工程师学院,打造高校与企业共生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范式,联合培养符合新时代需要、具有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胜任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