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您的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人才培养领域  >  人工智能

一、领域基本信息

领域名称

人工智能

牵头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合作学院

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交通学院、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覆盖工程专业类别

¨资源与环境 土木水利 机械 能源动力

¨材料与化工 电子信息 ¨生物与医药 ¨交通运输

¨建筑 ¨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 ¨工业工程与管理

关联ZZB急需领域

¨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设备 半导体 关键软件

网络安全 ■人工智能 智慧能源 ¨新材料

¨先进试验测试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 ¨船舶与海洋工程

二、研究方向及合作单位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智能感知与检测系统

研究方向自主决策系统

研究方向三:工业智能软件


合作政府部门

或合作企业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


产教融合基地


1.上海汽车电驱动有限公司融合突破产教融合基地:依托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的科研项目,结合汽车行业对电气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开展产教融合培养,推动电气工程学科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上海联影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引领产教融合基地:依托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制造等领域的前沿科研项目,结合微电子行业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开展产教融合培养,引领微电子学科的创新发展,助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突破核心技术瓶颈。


三、领域培养特色

1. 领域建设背景

设立背景

随着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技术的突破,智能系统正从“环境感知-规则执行”的传统自动化阶段,向“自主感知-决策-行动”的进阶形态演进。在智能制造、无人驾驶、航空航天等领域,传统预设规则的刚性系统已无法满足动态开放场景下的任务需求。例如,自动驾驶车辆需实时应对突发路况,工业机器人需自适应多品种柔性生产,空间探测器需在通信延迟下自主决策。这些需求催生了具备环境理解、在线学习、协同进化能力的自主系统研发浪潮。同时,国家新基建战略推动5G、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与自主系统深度融合,促使该领域成为突破“卡脖子”技术、抢占智能科技制高点的关键方向。

人才培养目标

本领域旨在培养具备三大核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系统级架构设计能力:掌握多模态感知融合、自主决策算法、分布式协同控制等技术链条,能构建“端-边-云”协同的智能系统

动态场景适应能力:精通强化学习、元学习、在线学习等算法,解决开放环境中数据稀疏、任务突变等挑战。培养学生在无人机集群对抗、智慧城市应急响应等场景中实现零样本迁移与持续优化的实战能力。

软硬协同创新能力:贯通算法开发与硬件部署全流程,掌握神经架构搜索、模型轻量化、芯片级加速等关键技术。通过智能机器人、边缘计算设备等载体,提升从理论模型到产业落地的工程实现水平。

人才培养强调“理论-技术-场景”三重融合,依托智能无人系统实验室、工业互联网平台等载体,通过“算法竞赛+工程实训+产业项目”模式,塑造能攻克自主系统环境适应性差、协同效率低、可靠性不足等产业痛点的专业力量,支撑智能制造、智慧交通、国防安全等国家战略领域的技术升级需求。


2.培养特色


为构建以人工智能自主系统为核心的交叉培养机制,依托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为核心,整合控制工程、信息感知等多学科资源,形成"感知-决策-控制"全链条培养体系。通过科学中心打破学院壁垒,联合电信、机械等学院开设《多智能体协同控制》《自主系统架构设计》等交叉课程,强化跨学科知识融合。依托卓工学院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聚焦自动驾驶、无人机集群等典型场景,通过"企业攻关项目库+工程研究生培养"双轮驱动,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专业课程模块突出人工智能与自主系统技术主线,设置自主决策算法、多模态感知融合、分布式系统优化三大课程群,每门课程邀请龙头企业专家参与建设。重点强化《深度强化学习》《自主智能系统》《多智能体博弈》等特色课程,教学内容融入自动驾驶感知系统、无人机集群避障算法等工业级案例,确保课程内容与产业技术代际同步。

实践培养环节要求研究生进入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开展6个月以上工程实战,参与自动驾驶决策系统开发、无人机集群协同算法优化等核心项目。实践内容涵盖动态环境建模、实时决策框架构建、系统容错验证等关键技术,由校企双导师联合导学生完成从仿真测试到实车/实物部署的全流程验证,并得到企业认可,方可完成专业实践训练环节。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科研创新、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能力。企业实习可由导师指派到合作企业,也可由学生自主落实实习单位。